坚定走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发展道路

武汉除甲醛 http://www.mutongxuhzou.com/newshy/144.html

  总投资81亿元的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下称“嘉元时代项目”)动工建设,九龙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等5个总投资118亿元的项目签约落地,8家银行为12家企业授信121.6亿元,中爱医疗等6个总投资26亿元的项目投产,宝丽华电力等年度纳税前10名的企业受表彰……

  梅水起欢歌,发展结硕果。6月8日,梅县区举行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五个一批”活动,掀起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热潮。

  以“签约一批、动工一批、投产一批、授信一批、表彰一批”的形式召开全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是梅县区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扣市第八次党代会、区第二次党代会各项工作部署,培育壮大“11115”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生动实践。

  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增资扩产,全区一盘棋、政企一条心,一条工业强区、产业兴区的振兴发展路径正日渐明晰。

  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

  通讯员冯森达郑敏王雅

  投资81亿元铜箔项目动工

  “嘉元时代年产10万吨高性能电解铜箔项目动工!”6月8日上午,在梅县区城东镇上坑村项目现场,随着领导嘉宾和企业代表按下启动大屏,施工运输车辆、钩机、铲车马达轰鸣,投资81亿元的嘉元时代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据悉,嘉元时代项目由嘉元科技与宁德时代合资公司——广东嘉元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投资约81亿元兴建,规划用地816亩,主要建设多栋生产车间及配套厂房,新增一批溶铜造液、生箔、表面处理、分切等生产设施,产品以4.5微米至6微米极薄铜箔为主。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上缴税收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4500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嘉元时代项目前期工作的过程中,全区各级各相关部门主动服务、大胆改革,并联审批、容缺受理,以“用户思维”贴身做好“全链条”保障,变“企业跑腿”为“部门推动”,第一时间解决了项目用地、用林、用水、用能、用电等问题,审批时间从原来需要一年多缩短至如今的5个月,实现“拿地即开工”。

  “这一项目是嘉元科技落实梅州市和梅县区发展实体经济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平元说,项目的落地,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贴心服务,嘉元科技将感恩图进、乘势而上,调动一切力量全速推进工程建设,争取项目早日投产见效。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体系总监何余生表示,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动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效服务,这让企业更加珍惜与梅州的缘分,坚定了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企业将全力助推梅州苏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项目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铜箔产业入选全省“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广东“强芯工程”为梅县区铜箔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嘉元时代项目的动工建设,标志着梅县区铜箔产业发展和打造百亿铜箔产业集群进入快车道。目前,全区铜箔在建产能12.1万吨、拟建产能7万吨,现有产能5.1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的8.6%,已跻身国内高端锂电铜箔生产第一梯队。

  “我们将抢抓建设粤闽赣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机遇,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咬定青山、举全区之力培育产业集群、壮大实体经济,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一个百亿产业集群、三百亿产值工业走廊、一家千亿市值上市企业’。”梅县区委书记温助民在动工仪式上如是说。

  总投资118亿元5个项目签约

  在6月8日下午举行的梅县区招商项目签约、金融授信活动中,先后进行了九龙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广东特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二期扩产项目、梅州市盛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四期扩产项目、梅州市梅县区嘉涛电子有限公司线路板及电子元配件生产项目以及广东嘉元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外贸进出口项目签约,总投资达118亿元,将为梅县区实体经济发展、扩大有效投资注入强大动力。

  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计划投资约110亿元,在梅县区投资建设九龙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装机总容量180万千瓦,分6台机组,一次建成。项目建成后,预估年标准发电量38.7亿度,年平均产值17.5亿元,年均税收约2.1亿元。

  目前,梅县九龙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列入梅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正紧锣密鼓开展厂址规划等前期工作。

  “梅县毗邻大湾区,境内植被茂盛,山高水丰,孕育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国家能源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包放说,国家能源集团将发挥一体化和产业链优势,以“赓续红色基因,建设绿色能源”为使命,积极参与梅县区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新能源等项目投资开发和建设,拓宽在梅县的发展空间,更好服务梅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梅州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大批项目看好梅县、投资梅县、扎根梅县,这份底气和信心来源于梅县区“产业兴区、项目为王、企业第一”的发展理念,来源于“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的优质营商环境。

  近年来,梅县区坚持资源跟着项目走、培育百亿产业集群,坚持建好政银企合作平台,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出台《促进先进制造业及主导产业招商若干措施》《产业集聚地招商引资管理办法》《产业集聚地工业项目平整土地费用补贴办法》等政策措施,全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努力当好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当前,工业经济已经成为了梅县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一组数据便足以窥见:

  2021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比增15.8%,占全市的21.7%,占8个县(市、区)的三分之一多;工业产值占GDP总量的近八成,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9.7%,七成以上税收来自实体经济。今年1—4月,工业投资、技改投资保持较好的势头,分别比增43.7%、52.3%,分列全市第一和第三。

  “五大行动”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看到发展成效和势头的同时,梅县区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

  当前,梅县区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深究内因,主要还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落后。全区工业总量较小、尚无百亿产业,发展要素保障不足、园区发展质量不高等成为梅县区全面振兴的最大短板。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

  6月8日下午,梅县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总结2021年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直面短板弱项,对症精准施策。

  “区委、区政府将始终坚持‘不管东西南北风,发展实体经济不放松’,紧扣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牢固树立‘工业强区、产业兴区’理念,正视困难、迎难而上,锻长板、补短板,以‘经济思维’抓产业,以‘企业思维’抓园区,以‘用户思维’抓服务,拿出最主要的精力、最精干的力量、最优质的资源,深入开展‘五大行动’。”会上,梅县区委书记温助民掷地有声,吹响了梅县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深入实施强链延链建群行动。全力培育壮大铜箔、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产业集群;完善招商图谱,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和乡贤招商、平台招商,加快引进一批行业领先、带动性强的“链主”型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深入实施平台提质增效行动。积极参与粤闽赣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规划建设,申报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围绕“融湾、平台、产业、政策、机制”五大核心要素,从“产业协作、交通互联、人文交融、规则衔接、资源共享、市场融合、生态共建”等7个方面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梯度转移,推动铜箔、装备智造等产业共建发展、做强做大。

  ——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领导干部要下沉一线,主动作为、靠前服务,逐项对标国务院33项政策措施和省131条具体措施;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以函代证”等举措,改“串联”为“并联”,把“等着审核”变成“靠前服务”。

  ——深入实施要素保障攻坚行动。进一步集中力量,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向“打粮食”的项目集聚,全面激活实体经济内生动力,力争到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10亿元,努力当好梅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深入实施企业创新引领行动。广大企业积极应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继续走好“专精特新”发展的路子,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投入,在培育新兴产业、扩展高端产能上多下功夫,在打破技术壁垒、攻克技术难关上多求突破,争取更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打造引领行业的硬核实力。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