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草书《昼锦堂记》,笔法奇纵!

Panasonic蓄电池

祝允明

祝允明(1461.1.17-1527.1.28)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明代祝允明《昼锦堂记》绢本

尺寸:34.5×615cm饶宗颐题签

嘉德2013秋拍,成交价1150万元

此卷书欧阳修《昼锦堂记》,流丽放达,奋笔疾书,有绝壑奔泉,迴环激荡之势。用笔中锋,圆劲遒美,气力内敛,得怀素《自叙》神韵,与偏侧跳荡,如散花满地的晚年狂草相较,更具潇洒俊朗的书卷之气。

饶宗颐书法题签:祝枝山书昼锦堂记神品,选堂题。钤印:饶宗颐印

祝允明《昼锦堂记》草书手卷,长六百一十五,宽三十四厘米,连同篇名题款都为九十行,五百零三字,绢本,首尾完好无损,皇皇剧迹也。此卷所用绢是明代中期吴中地区所产的上品,精密细洁,宜书宜画。此卷通篇笔法雄健美妙,当属祝氏六十岁前后所书,晚来笔法更趋奇纵,浑得无法有法境界,有朱明一代书法家第一之誉。

祝允明在书法史上成就斐然,除了独具面貌的书风外,对于历代名家风格莫不如数家珍,游刃有余,摹古能力堪称书法史上的“大摹王”。

像祝允明这样的天才,在书法史上并不多见,多数书家都本着特定风格发展,涉猎很少如此广泛,成就如此杰出。探究原因,除了天资聪颖,后天的养成也不可或缺。

出身良好的祝允明,成长过程受到最好的教育,早年便在书法上扎下深厚的基础。而他所生长的苏州地区,则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人文荟萃之地,因此书画精品莫不汇集于此。丰富的鉴赏经验让他的书学修养可以不断提升,同时开阔他的创作视野。

得天独厚的出生与环境,加上祝允明个人孜孜不倦的努力,终于成就其书法事业,成为有明一代的大书家。

卷尾钤印:祝允明印祝氏希喆拾芥山房南平李氏珍藏闲邨四十后有幸得之

释文:昼锦堂记仕

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叹;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公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传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